返回首页

2023-08-06 学拳小记
   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拳艺六合八法拳论坛2023-08-06 学拳小记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估帖子 回复数:1 | 点击数:355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浏览上一篇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2023-08-06 学拳小记
陈清怡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营长
发帖:329
经验:611
金币:611
注册:2016/9/25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2023-08-06 学拳小记

2023-08-06 学拳小记

8月的暑日,虽然是上午有些树荫,但是因为没什么风,体感还是非常闷热。小凌老师这周还是从苏州赶到大宁,不顾舟车劳顿,到了大宁开始给各位同学看拳。我自己觉得,这次收益匪浅,下面简单的记录一下老师当时对我的指导。

 

快打的停顿和一

快打的时候,老师说还是均匀的速度,没有体现出快中的慢。那怎么快呢?(非老师原话,为自己理解)其实和十大形踩步一样的,老师教的时候有123的分解动作,其实没有123,就是一个动作。所以,意识上要以一个动作的意识去打。当时举例用的是“荷叶承露”之后“平沙落雁”的下蹲,到“引鸟趋林”前的这一段手自上而下,自右向左的2圈画圆的动作,这个其实是一个动作,不要停顿。我的理解是这个动作可以有三个击打点,哪个击打点停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而定,但是这个起点相同,不同终点的拳是一记拳。而不是分成3个不同的起点,不同的终点,变成3记拳。所以,一记拳里面是要快的,但是每记之间是要有停顿的。那怎么定义一记拳呢?我自己在想,回头看踩步的往返循环,可能一个束展一记拳。

 

筏和法

我在打“停车问路”的时候,老师说我一快不经意就把眼睛闭上了(还有其他的拳也是),这个是个坏习惯。这个我自己到一直没有意识到。老师的解释(非原话,是我的理解)这个是在学拳的过程中,这些动作的地方曾经不熟,有思考和体验,是在动作从大脑的意识记忆转换到自然的身体记忆的过程中留下的痕迹,这个痕迹是不需要的。这个是需要自己强制纠正过来。这也让我想起《金刚经》里面说的一句话,“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看来世间万物好多都是相通的,只是经常混淆哪个是法,哪个是筏?(这里闭眼其实连筏都不是,只是记录自己的想法)

 

内与外

还是说到闭眼,其实有很多时候,我自己的意识是在体会身体内在的变化和运行。这个就是我理解就是老师说的鼓努为力的阶段,那体会内在的变化要不要呢?要的,但是需要从大脑的意识记忆变成自然的身体记忆。如同用筷子夹菜,关注的是菜而不是怎么去夹,动作自然就调整好了,老师说这个就是心与意合。到这里,我的理解拳到一定阶段,如果已经有身体记忆了,就要从内转换到外的关注,这种转变其实就是练法到用法的转变。

 

那同样的筷子夹菜,是夹红烧肉还是夹花生米?其实方式方法(巧)是有点不一样的。也许这个外在的不一样,就是少林、武当、青城和峨眉的差别。

 

这次教拳基本都是老师一个人在讲,给不同的看拳,点评。训练结束,大家列队鞠躬,老师也鞠躬还礼。但是身体直起来后,老师手撑着腰,感叹最近平日里坐着,站起已经有些困难了,也不知道是否可以恢复。看着老师教拳,这么多年来,心力用尽,其实老师已经慢慢的老了,真的需要把教拳的强度降下来。

 

本周习拳

水浪拳正常练习。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23/8/12 18:14:02 IP:已记录
晓舟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团长
发帖:923
经验:1498
金币:1498
注册:2012/3/20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2

Re:2023-08-06 学拳小记

2023.8.6学拳小记

 

老师看我打了一套快打,说不行,还是匀速,于是从头开始分段指点。

第一段:起势到引鸟趋林

老师指点:

整个的这一段快的地方再快一点,慢的地方再慢一点。

如何做到:

1、原来练的时候1分钟打完其实是乱的,可以整体放慢1分半,先做到不乱,再把其中快的打快,就可以到1分钟了。需要一段段把节奏练熟。

2、打快的地方:

(1)转丹田,快

(2)随波逐流,快

(3)风迴雪舞,快而灵动

(4)荷叶承露下来从最左边到最左边,一记拳,快

(5)引鸟趋林,快

3、打慢的地方:

(1)快的前面稍慢一点

(2)临崖勒马,拉开,慢

(3)同性相斥,压下,慢

(4)荷叶承露,提上,慢

4、每一段当中,哪几记是要快一点,哪几记是要慢一点,心里都要很清楚。如果用相对较慢的速度打,要把快的体现出来。如果用相对较慢的速度打,要把快的体现出来。对你们目前来说,只有先打慢一点,超过八分钟,再把快的打快,只要改一小部分,就能达到要求。

 

老师指点清怡:

1、到位的地方要有,如:拨云见日,拳才有棱角。又如:起式分掌,两手一前一后,劳宫穴相对。(换气)

2、一个过程打掉,另一个过程停一停,以后还有调节呼吸。

3、我现在给你们的八分钟,是一个普遍性的,先要都打出来。

对于清怡打拳不自觉地时不时闭眼,老师纠正说:

读书要用大脑思考,打拳要有肢体记忆,肢体记忆的结果是不需要大脑思考。每个人都能做到,比如用筷子。

你们以后做老师,通过教拳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学习上的坏习惯。

什么是心意六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都在说,但是什么意思,都说不清楚。心与意合就是神,神是管别人的,不是管自己的,所以眼睛要睁开,朝对方看,不能闭起来。(神先到,拳自然就打过去了)意是你自己的,是自己的反应,不用去想的自然反应。这就心意六合。凡是所有熟能生巧的事情,都是心意六合。

对于清怡说的,闭眼有时是为了感受内在的。老师说,睁着眼睛也可以视而不见,想其他的事情,又何必闭着眼睛去想内在感受?

老师带打了一下,两手前后,劳宫穴上下对住时,右手肩膀是朝前的。

 

二、慢版

 

老师指点汪家林:

1、同性相斥后面,手走直线拉开,再同时翻掌,平插。

2、用肩膀,注意任何一个动作都尽量用肩膀去动。先注意两段,从简单的学起:起势时的欲上先下。荷叶承露至平沙落雁,用肩膀控制下去,肩膀放松沉下去带动人下去。(肩膀还没下去的时候,人不能先下去)肩膀下去的时候,是觉得手臂最重的时候,人就自然下去了,所以要打慢来体会。所以我说慢练骨。

 

老师指点陈东雷:

1、起势,食指领劲到最左侧,右肩抽回来,再出去。

2、引鸟趋林前,右肩后撤,蓄势朝前。

(老师说,我不讲你们也能打出来,先自己打出来,我再点一下你就知道了。)

 

老师指点陶嘉严:

停车问题,劳宫穴相对一起转,不能是摩擦的转。

 

老师指点小潘:

1、起势到最右边,翻右掌下的时候不要有小动作。

2、随波逐流,拎的时候,重心不能到前面。

3、临崖勒马接同性相斥,人不要斜,上手方耳朵边,手下去的时候靠后脚蹬直。

 

关于清怡小记里写的“筏和法”的问题:

遵师命,学习了清怡秘书长这次小记里写的“筏和法”的内容,其中写到清怡打拳中时不时闭眼的问题是在动作从大脑的意识记忆转换到自然的身体记忆的过程中留下的痕迹,这个痕迹是不需要的。

我忽然意识我学拳的特殊经历,尤其是一开始学,恰恰是相反的,于我而言,更多的是靠身体记忆把整套拳打下来的。

初学拳时,跟师父“从三遍”,当时根本来不及脑子去思考,也不知道如何思考,因为老师除了带我打,几乎不讲任何东西。我只有先跟着打,打下来后,自己巩固操练,形成身体记忆,回家再不断练习。头几年我甚至没有定式的概念,不知道哪里要打到位,打定。

过段时间,熟练度有所提高,功夫有所上升,老师会对动作的要求更细化(更到位、更精准),同时,把路径中相对大的问题纠正一下。然后就自己去练。隔段时间老师看看熟练度又提高了,功夫又上去了,便再来一轮。当中,有时老师会讲拳名的内涵和意境。大多数时间我打拳都是不思考的,只有老师指点的地方会想一想要怎么去打。

差不多练了十年,老师才开始讲动肩、动胯、节奏等,然后我才意识到原来这里是动肩,动胯,这里要快,那里要慢。开始用脑子来指挥身体,想着用肩如何打拳,肩胯有没有合,快慢的地方做出来了吗。

我在想,老师可能对我用了一种相对比较特殊的教拳方式,就像教小孩子打拳一样,就这样跟着老师打,打打就对了。这让我想到以前私塾教书,四书五经,先通篇背出来,背熟了,再分句读,一句句来讲解。我以前总觉得老师给国燕师姐、给侃希、给师弟们讲的很多东西怎么都没给我讲得那么清楚过,我学了那么多年才听到,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我不就好进步快一点吗?现在终于有点明白了,老师在我入门时就给过我八个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对于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无论老师如何教,只要相信老师,认认真真学,都能学好。不与别人比快慢,不与别人争高低,为己而练,做好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这才是内家拳的真谛。

而且,近几年,我越来越感觉到能够跟着老师不断学下去,不断有进步,其过程本身可能就要比学好的结果有意思得多。于我而言,只要能在老师身边学就是最开心的事了。

                                                    晓舟 2023.8.15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23/8/15 17:19:27 IP: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4/22 9: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