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凌氏心意六合拳 ( http://www.lsquanyi.cn/bbsxp/Default.asp ) -- 心意六合拳论坛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Forum.asp?ForumID=5 ) --- 如何正确理解“气宜鼓荡” ——肖力行老师线上理论课学习小记 ( http://www.lsquanyi.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1706 )
作者:晓舟 如何正确理解“气宜鼓荡” ——肖力行老师线上理论课学习小记 肖力行老师原订4月份从海南返沪教拳,因上海疫情,无奈搁置。一直在期盼着老师归来的我们,不免心中惆怅。昨日(2022.5.14),肖师为给封控中的上海学员们解忧,为大家上了一堂名为“行拳速度的准则与为师之道”的拳艺理论课,尤对内家拳的正确传承意义特殊。 除上海各培训点外,凌氏拳艺香港培训点、南京培训点、海南培训点等各地的学员也纷纷申请参加,香港培训点在晓希主教练执教下的发展得到了老师的褒奖。 课上,肖力行老师从如何做拳教师出发,充分阐述了练内家拳快练好还是慢练好的准则,让我们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日后好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拳教师。老师给我们讲了由水浪拳初学开始直至修炼到最高境界,四个层级,不同行拳速度准则,及其中道理。讲了作为拳教师应如何指点学生按准则一步步达到各阶段行拳速度要求。讲了什么是真正的快慢相济,刚柔并蓄,如何才能达到。老师说,接下去要教我们打最高层次的水浪拳。万一如条件不允许时间来不及的话,也会让国燕理事长学后先做出标准范本。能听懂老师本课所讲,就能明白内家拳的修炼次第,懂得内家拳的为师之道。知行合一,内家拳的正确传承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老师在宝贵的上课时间里,还解答了我的一个困惑。几天前,我因担心今年无法得到老师的指点而闷闷不乐。老师宽慰我说,“拳主要是靠自己练的,尤其是像你们这样高层次的”。我却不懂事的接口道,“记得您以前好像说过,越到高层次,越需要老师的指点吗?”好在老师非但没生我气,还借此给我们讲了要如何因材施教,做好老师。 老师说,我说的这两点是否矛盾?你们回想下我以前教你们的情况就不难理解。对于初学者而言,老师教得多,学生学得多,进步也快。然而,随着学生的功夫、对拳的理解越来越深,对每记拳的内涵有所了解,老师自然也就不用讲那么多。尤其是到了高层次,老师的作用更是画龙点睛。但,就那一点,极其考验教功力,学生也要花更多时间按既定目标修炼,功夫进一步提高到一定层次,才能达到。 回想11年前,在拳上白纸一张的我,有幸拜见肖力行老师,老师因我向他提的三个问题而另眼相待,初次见面就亲自以“从三遍”的方式教我水浪拳。那时,我虽只是个拳艺初学者,却已然被老师深厚的德行,广博的学识,精湛的拳艺深深吸引,迫切地向老师提出拜师,老师慈悲,觉得我在武学上颇有天赋而破例收我为徒。学拳前一、两年,我几乎每周都能得到老师的亲自传授,国燕师姐也常常帮助我,带我复习老师所教的新动作。正如老师所讲,那时什么都要老师教。等能熟练并正确地走对水浪拳全套路径了,老师也就不再每周教一次了,而是隔段时间为我系统地看拳,从一个月,到一个季度,到半年。间隔时间逐步变长,但所指点的东西却随着我功夫的提升,越来越精细和深入。原来这才是因材施教,也是正确的为师之道啊!如果说我在内家拳上显现出了些许天赋,那也完全是在老师的引导、夹持和精心指点下被一点点地挖掘和激发出来的,甚至连我对老师直言不讳的质疑,老师也都会耐心的为我解惑。 其实,质疑精神正是老师亲身践行并十分鼓励和培养我们的,老师在每节课后都会留出时间让学生们提问,不顾自己累上加累,都会对每一个问题逐一解答。本堂课亦然,同学们提问好不踊跃。其中,东雷问,“气宜鼓荡”如何理解?老师说:“鼓、荡两个含义,不同要领,先鼓、后荡”。我以前也看过不少关于气宜鼓荡的文章,大多是长篇大论,玄之又玄,懂得人不屑一顾,不懂的人越看越困惑。没想到,竟然被老师用再简单不过的“先鼓后荡”四个字说得一清二楚。 今日清晨,我在老师指点的意识下打水浪拳,起势站定,气沉好后,随两手轻轻举起,通于脊背,先鼓(起),再荡(出),再沉,再鼓,再荡、再沉,周而复始,绵绵不断。由此,竟顿悟了内家拳的运气法则。 更另我惊喜的是,老师课上所讲的行拳速度快慢与炼骨、炼筋的密切联系,让我今日在打踩步时,体悟到了十大形的发劲原理。为何是一动无有不动?为何能发出整劲?老师昨日课上,借书法之道给我讲的颜体与欧体同出于右军,而有筋、骨之别,让我得以开窍,对老师按部就班的教拳准则有了些许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了。我将今晨所悟向老师汇报,老师听后说:“很好。不但可以为师,可以为名师了。你终于明白了因材施教的道理。”我知道这是老师对我的鼓励,更是对我的希望,正如老师课上所言,老师希望我们年轻一代能珍惜难得的机遇与天赋,为传承做应有之贡献。我更知道,如果未曾听懂老师今日课上所讲,那么连成为一名最初级的拳教师资格也没有。但要完全听懂老师今日所讲,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有好多好多需要向老师好好学习的。为此,我充满期待与喜悦,更充满了对老师的感激。 每次听完老师的课,总让我们振奋,即使在疫情的阴霾中,也让我们乐学忘忧,知难而进。期待老师下次的线上课早日开启。 晓舟 2022.5.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