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拳小记2020-03-14
以前学习一头碎碑的时候,由于身体总是有点下不去,老师教了我们一头碎碑定式的打法,练习定式之后,问题有所改善。由于最近疫情的原因,没怎么出门,只在家里练习,所以像夜马奔槽、单把这样的拳就没有练,练定式的拳多一些。,其中就包括一头碎碑的定步练法。
几个星期前,拍摄了一头碎碑的定步和拗步大劈,并在头条上发布。我教的学员看了以后说起了这两记拳,不过那次是教的是云遮月把,所以就没有教这两记拳。
正好疫情期间,我打算多教一些不用打的特别远的拳,所以上一次教拳的时候我是想教一头碎碑定式或者大劈的,考虑到拗步大劈对初学者来讲,练起来非常累,所以大劈打算先教顺步大劈。但是我自己在琢磨这两记拳的时候却出了问题,于是上一次也没有教这两记拳,转儿教了鹏意。
这次课上,我向老师提出了我的疑问:“这两记都可以打定式的拳,打出去看起来都差不多,有什么区别呢?”
根据我的理解(可能理解有出入),我将回答整理如下,供大家交流学习:
1、 一头碎碑相对而言更注重练习,而顺步大劈相对而言更注重应用。
这一点,个人练习的时候有点体会,虽然最后定式的动作差不多,但是感觉顺步大劈的上步很顺畅。
2、 两记拳的意识不同,总的来说,大劈的感觉是向前向下,而一头碎碑是向后向上的。
以前学习一头碎碑的时候,老师和储教练就一直强调后手要拉开并定住,在动作三最后,两手前后手要对拉,打出杀劲来。一段时间没练,这个感觉又忘了,打定式的时候和顺步大劈分不清了。
记得有一次在大宁公园,吕师兄看我打一头碎碑,说我后腰那块没起来,不对,我一直没明白这个意思,练习的时候觉得后腰起来了,前面就发不上劲了。最近我在练习这记拳的时候,还一直在琢磨这个问题,很是困惑,直到今天老师给我作了解答。
老师说起年轻时候踢足球的趣事,上一次给我们讲这个故事是在教我们鹞子穿林的时候,强调“穿”过去的那一下要有意识。 这一头碎碑也是一样,要用后肘向后向上击打,而这个力是源自于腰胯的后顶。有了这个意识之后,打下去,腰胯自然就顶出来了。
3、 十大形的每一记拳练的劲都是不同的。
虽然老师和教练一直都在强调这个问题,但是直到今天我才算有所体会!
==================================================
十大形拳架古朴,招式简单,但是每一记拳打出去都要有意识,只有在老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反复练习、纠错下才能练出正确的“意”。而要想从“意”练到“神”,那更是一重又一重难越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