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松不离掤
   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拳艺六合八法拳论坛松不离掤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估帖子 回复数:0 | 点击数:508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浏览上一篇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松不离掤
王国燕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团长
发帖:724
经验:1039
金币:1039
注册:2011/7/4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松不离掤

松不离掤

三个月来因疫情,凌氏拳艺各培训点训练从现场改为线上。本周日,灵石培训点首次恢复现场训练,看到肖力行老师和侃希带着口罩从苏州准时赶到上海,同学们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对老师充满着敬仰和期待。

几个月未能与老师一起打拳,大家很想跟着老师练,以此来衡量自己今日拳艺之高下。老师似乎也知道大家的心思,一到训练场,行礼过后,即带领大家打水浪拳。

过后训练场上,老师看到我打拳时出现大拇指不自觉的擅动。随即叫停,说,你手指不由自主地擅动,说明你行拳时气达四梢。以你这年纪学拳,如不是我教,要达到气贯周身,几乎是不可能的。是呀,老师是我人生中的贵人,因老师让我结缘水浪拳,因习练水浪拳给了我身心愉悦和健康。老师接着说,行拳中手指擅动,对健身没有坏处,但内家拳有三原则,自卫也是一个的重要法则,你这样自卫的效果打折。如果这问题不及时改正,一旦形成条件反射,再改就难了。于是老师就手掌的意识把握,为我细心指导。

发生这现象事出有因,团队前期推出的为抗疫有老师与28名学员共同串联完成了全套水浪拳,看老师的水浪拳,处处呈自然,毫无造作意,收放自如,不偏不倚,出神入化,炉火纯清。再观自己总感觉自己的拳没有放松,不够自然。此后的一阶段,放松练拳成为时刻提醒自己的第一要务。这二个月由于对松的过分追求,下意识的失去了对手掌的把控,顾此失彼。每每手指擅抖,还自以为是功力上升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没引起重视。

当老师看到我起式双手抬起,大拇指的擅动,提示道,你的意识在手指才导致手指擅动。托意识放在手掌,十指都要有托的感觉,手指就不会擅动。另一记同性相斥的拳,我右手向左手下压时,左手的大拇指擅动得更厉害。老师告知我,你想象下面手是墩子,上手向下压时,墩子是动弹不了的。老师极具形象的提示,让我控制手的意识大为增强。擅动的现象一点点被控制住了。

老师说,起式从混饨到开基,是不同的松,手掌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如果你表现出来都一样的,就不对了。内家拳讲究行拳要松,但松的程度是相对的。每一记拳,都有掤劲,只是大小不同而已。当你举起手臂,因角度不一样,掤劲的大小是不一样的。要掌握好度,就好比天平秤,正好平衡,恰到好处。掤劲太大,就是过紧,不利气血的运行;于技击,就不能判断对手的变化方向,使己处不利之境。掤劲太小,就是散;于技击,就少了一条防线。只有虚实相当,掌握好平衡度,既能在行拳中,以意导气,达到气血的畅通。又能感知对手之劲,借对手之势,达到四两拨千斤之功效。

练内家拳是如此的不易,每上一个台阶,就会产生新的问题,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从之前的唇齿不放松,到现今的手指擅动,若没有老师的夹持,走偏就在所难免。行拳离不开掤劲,而掤劲又不可过和不及。正如老师在“叶大密老师”一文对松的形容:加一羽则重,减一羽则轻。要掌握好个度,恰到好处,符合中庸之道,真需要不断的修炼啊。

 

 

王国燕

2020416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21/2/8 9:44:37 IP: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4/11 12: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