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问环节的讨论会答问环节的讨论会
大年初五,凌氏团队在腾讯会议上进行了“凌氏拳艺进大学演讲时的答问环节讨论会”,肖力行老师,国燕理事长,晓为副理事长,清怡秘书长,晓希,王涛,达达,建军,晓行,嘉严,东雷,晓蓓,华毅,新宇,晓舟,登登等出席会议。对晓行等18人所提的36个问题,晓舟主持讨论,肖力行老师一一亲自指导答疑。
老师肯定了晓行的“初学者应在3到6个月内学会”、华毅的“在不得以的情况下用视频教学”、嘉严的“凌氏拳艺的优势在师承清晰和文武双修”及“拳名是标准”、达达的“身体较弱的学员会比身体强壮的学员率先感受到气感”、清怡的“水浪拳源于吴翼翚老师其根相同”、晓希的“气感是血液径流量加大以后的一种感觉”、国燕的“将心意六合八法拳易名为水拳实乃大家之笔”及“拳在内敛,舞在张扬”等说法。
对于同学们的提问,老师点评:提问当深思熟虑,如东雷、晓蓓等的问题都有一定的深度。有些问题则本身就存为矛盾,或用词不当,表意不清,或缺乏前提条件。提问者需注意,答题者也需注意。
对于同学们的答题,老师点评:每个人的答题汇总在一起,高下立现,谁能记住老师说过的,并运用得当,一目了然。各自从中也能看到差距。
之前,我在做汇总时,读了晓希的解答,觉得好多题目都近乎标准答案,可以过了。后又读了国燕师姐的解答,觉得答题非但针对性强,全面系统,而且体现出了凌氏团队的高度,点出了内家拳的本质,练拳的要义,十分赞叹!谁料,恭听了老师这堂历时三个多小时的宝贵一课,更是获得了一种客观务实而又开阔深邃,极具哲思的启迪。正如老师所说的,水浪拳是气象万千的道家功,老师的这堂课竟也让我有了相似的感受,气象广大,意境深厚,却又清新自然。
老师的答疑从下午2点持续到5点半,当中只喝了几口水,不顾辛劳从头到尾把36道题一一分析,深入解答。建军因节日家中人多特意到户外清净处,在近零度气温中坚持了3个多钟头越听越有劲。在快结束时,老师已经讲得嗓子都快哑了,看到7岁的登登小学员守在屏幕前等待解答他的提问,老师丝毫不以问题幼稚认认真真地为小朋友答疑,还鼓励小朋友问得好,登登鞠躬向老师行礼感谢。从老师身上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大德高师的精神和智慧。
德楹师兄因事下午4点得空,以为我们会议已经结束,没有上来。发微信给老师说:“匆匆一看,先说几句:主讲也好,答问也好,首要考虑应该是怎么生动,怎么打动听众,如果他没被吸引没被打动,说多少我们自认为正确的话也没用,听众是香港的大学生,我们说的内容,他都会思考会质疑,而不是盲目接受的。”“什么拳最能打,这种问题他若问了是他弱智,我们回答了,就是自己傻了。”老师因用手机视频参会,没注意到,其实我们会议差不多到5点半才结束,错过了当面给师兄拜年和聆听的机会了,有点遗憾。
达达问,初学者当以何种状态学拳?我答:敬!老师说,回答不错,但不全面。老师以初,中,终三个阶段各自的态度给我们指明了在拳艺道路上的千年求索之路。这一时让我想到傅佩荣的“止于至善”说,然而,老师对最高阶段“敬之善之”的四字真经却贯穿了古今,超越了时空。我想这便是传承,也便是成功!画虎画皮难画骨,这也是我们和老师之间最大的差距啊!
寅虎展翼,其道大光。老师以“敬之善之”四字将凌氏团队带上了新的征程,向会当凌绝顶之路攀登。
晓舟 壬寅年正月初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