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听肖力行老师讲《行拳速度的准则》有感快而不乱,慢而不断
——听肖力行老师讲《行拳速度的准则》有感
在空前严格的疫情管控下,见面上拳课成为奢望。上海的同学们被封在家里超过一个月了,肖力行老师十分挂念,放心不下,于是决定开一个线上课堂,帮大家排忧减压。内容是,《行拳速度的准则》
时常有同学问,我打拳是快一点好,还是慢一点好?也常听老师对A同学说,你现在打了太快,应该打慢一点。又对B同学说,你现在打了太慢,要再快一点。那么究竟何时该快,何时该慢,确定行拳速度的准则到底是什么呢?
5月14日课上,老师说,到了你们现在这个层次,可以跟你们讲了,有三个准则。
以水浪拳为例:
初级阶段的准则:要打慢,要能够实现以意导气,充分得气,那么大概需要的时间是20分钟左右。功夫高的人,可以打到32分钟,35分钟,甚至更长。仍然可以做到慢而不断,一气连贯。
中级阶段的准则:要打快。在实现了打慢的基础上,再打快,虽然提速了,但每个动作都打到位,依然能够充分得气,大概可以打到8分钟左右,快的人甚至可打到7分钟,6分钟,但全程都可做到快而不乱,以意导气。
高级阶段的准则:快慢相济。打拳不单单是慢或者快一种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慢而不乱和快而不断,同时展现,始终气盈周身。大概打到15分钟左右,
豁然开朗。
有了这三个准则,自己打拳、指导学生练拳,都有法可依,不会糊涂了。
从快到慢,再从慢到快,再到快慢相济。
三个准则的难度逐级提高,但目的是一致的,就是都要做到以意导气,一气连贯。
开头学的时候,普遍都打了比较快,一套在12、13分钟左右,想打慢也打不慢,因为没有什么功夫,每个动作不能充分打到位。这个时候,教练也不应该要求学员打慢,刚开始学,腿部力量还不够,打慢会增加膝盖压力,可能带来伤痛。打得不快不慢比较合适。这个阶段,教练就是教路径,带方位,让学员能够熟练打出全套拳路径,就算完成教学任务。
学了一段时间,每天练拳,功夫上去了,肌肉力量增强了,身体各部分互相协调能力提高了,就要追求打慢。把每记拳的要求充分展现出来,自然就打慢了,一套打下来在20分钟左右。得气,在这个阶段得以实现。气盈周身的感觉很美妙。这个阶段,教练指导学生花的功夫,远远高于第一阶段,教练要让学员理解每一记拳的内涵,增加对身法、步伐的要求,让学员打拳能够慢而不断,获得气感,是这一阶段的教学任务。
慢打一段时间,功夫进一步提升,身体机能也增强了不少,这个时候,要追求打快,打到全套时长只有8分钟左右,依然可以做到以意导气。速度很快依然得气,难度更大,层次更高,可以激发身体潜能,让身体素质达到更高的水平。
快打实现之后,应向更高阶段努力。那就是快慢相济,根据环境、场景、自身状况,随时调节速度,或快或慢,自然和谐地转换,舒卷随心意,灵动而潇洒,随心所欲不逾矩。
为了帮助我们理解,老师讲课后不久,又特地写了一篇文章《我的“快而不乱,慢而不断”一语之来历,兼怀孙裕德师兄》,原来,这是老师在与琵琶大师孙裕德的交往中,听他指导弟子弹琴时的顿悟。孙大师说:弹琵琶,要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否则弹不出文里有武,刚中有柔的韵味。一下子让肖师触类旁通,这不正是一种打拳的准则吗?小弦切切如私语,那就是抽丝,慢而不断。大弦嘈嘈如急雨,那就是稳准,快而不乱。大弦小弦错杂弹,就是相互促成,快慢相济。看了老师的文章,脑海里浮现出白居易《琵琶行》的画面,耳朵里彷佛听到了错落有致,刚柔相济的琵琶声,更好像看到了老师打拳灵动而潇洒的拳姿。如果不是老师几十年来坚持不懈求索拳艺真谛,如果不是老师有机会与诸多艺术大师深入交流,又怎么可能在听到的那一刹那顿悟?既有超群的自身条件,又有优越的人际环境,再加上自强不息的精神,难怪肖师能够成为内家拳金字塔顶端的宗师。
对照老师总结的三准则,我打拳、教拳现在都处于初级阶段。慢打我可以打到23分钟左右,气感很强,体感很舒服。但教学生打慢,明显感到有难度,比教路径要难很多,教了很多次,学生都还是打了挺快。老师在这堂课答疑时也指出,如果学生老是改不过来,教练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找到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讲,而不是一个方式重复无数遍。这让我很有启发,后面我要好好琢磨改进我的表达方式。
中级阶段的打快,曾有短暂涉及。去年初,为了参加时限3分钟的香港武术比赛,我曾集中练习快打下半套,可以打到2分45秒,但只要精神一放松,就不由自主回到慢打。后来武术比赛因为疫情取消,我也就没有再练快打了。这次听老师讲课以后,我又开始练习快打,感觉快了之后,手脚不到位,体感不舒服,忍不住还是要慢打。快而不乱,不是那么轻易可达到的。达到慢而不乱,我花了5、6年的功夫,那快而不乱是不是也要这么久呢?打电话请教老师,老师说,以你现在的程度,按正确的方式练,不需要那么长时间的。最重要的一点,你先要放空内心,回到原点,用你刚刚学拳时不得气的状态去打,忘记气感,忘记从内而外,那样很快就可以打到12分钟左右,然后再打到8分钟也就没有多难了。等到你可以流畅打快了,再恢复得气的状态,不会很难的。按老师指导,带着膝伤,练了几天,时间果然大为缩短,可以打到14分钟左右。老师一句指点, 可以让学生少走多少弯路! 一字千金不为过也!可惜目前有伤不敢多练,等我膝盖痊愈了,再好好练习。
至于更高阶段的快慢相济,心向往之,祈祷疫情早日过去,生活回归正常,我回上海跟老师、国燕师姐认真学习。
老师这一课,让我收获良多。肖师讲课,总是用非常质朴的语言,讲非常深刻的道理,听完之后,可以立刻付诸实施,指导自己。听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行拳速度三准则,清晰明了,通俗易懂,但要总结出这些规律,需要极高的武学修为、文学素养和逻辑推理能力。肖师者,是真师。传道授业解惑,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把自己毕生所学、所悟,堪称无价之宝的“秘籍“,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从不计个人得失。为往圣继绝学,自古就是中国文人的理想,在当代,肖师潜心实践着这一理想。我们能跟随在肖师门下,学到真正的本领,也学到真正的君子精神,何其幸也!
晓希
2022-05-28
后记:“秘籍” 就是因材施教
上面这篇文章写好之后,没有发到网站,因为写到了秘籍,我想应该先行请示老师,获准后才可公开。
今日请示老师,老师朗声道:可以发表!秘籍没有什么神秘,就是因材施教,对具备了现在功夫的你,当下遇到的瓶颈,加以指导,只对你起作用,你得之即可打通瓶颈,所以如获至宝,引为秘籍。对于功夫没到你的水平的人,他听了也没有用,因为根本听不懂我说的意思,对他来说,那就不是秘籍。对于功夫层次在你之上的人,他早就走过了这个阶段,在他看来这很简单,没有什么好激动,所以,对他来说,那也不是什么秘籍。我的指点,只有对你,以及对与你处于同样功夫层次、且遇到相似瓶颈的人起作用,对你们这些人来说是秘籍。我知道我们团队里有不少人正与你碰到同样的瓶颈,你发出来可以帮助大家。发吧!
又长见识了,原来秘籍是针对功夫而言的,一层功夫,一层秘籍。不同功夫层次的学员,碰到的瓶颈也在不同的层次,老师因材施教,给出不同的指导,学生马上有了方向,可以突飞猛进,这个就是秘籍。没有一个秘籍适用于所有人。把秘籍写得神乎其神,任何人得之皆可打遍天下无敌手,那是武侠小说,是不懂武术不会打拳的人想出来的。
润物细无声,这么多年,我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得过多少老师悉心传授的秘籍啊,才有今天的功夫。
感恩老师。
晓希
2022-06-02
[此帖子已被 晓希 在 2022/6/2 11:39:55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