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肢体记忆就是意与气合 ——苏州培训点第16课教拳笔记,
   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拳艺六合八法拳论坛肢体记忆就是意与气合 ——苏州培训点第16课教拳笔记,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估帖子 回复数:0 | 点击数:300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浏览上一篇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肢体记忆就是意与气合 ——苏州培训点第16课教拳笔记,
晓希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营长
发帖:545
经验:982
金币:982
注册:2018/3/2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肢体记忆就是意与气合 ——苏州培训点第16课教拳笔记,

肢体记忆就是意与气合

——苏州培训点第16课教拳笔记,

 

今天看孙远复打的情况,枕流逆袭打了不错。旋转乾坤的绕圈、流星赶月后的扫腿转身,有点模糊。果然是昨天教了有点多。那今天的大部分时间还是用来复习。

 

旋转乾坤到倒骑龙背这段比较流畅了之后,教了三记新动作,狸猫扑蝶,抽梁换柱,风卷残云,这一段孙远掌握了很快,看来是一个合适的长度。

 

我看孙远在复打的时候都是眼睛闭着在打,我的理解是他动作不熟,在用脑子想。请教老师为什么他闭着眼睛,老师说,这说明他记拳的方法有问题。学文、学武的方式是不同的。现在的学生学习都是用大脑记忆,对于学文那是对的,但对于学武仅用大脑记忆远远不够,必须要用肢体记忆才能学好。练拳练到不经过大脑就本能地作出反应,才是拳,如果你出拳之前还要先通过大脑思考,你的速度肯定慢,你在实战中肯定落败。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用筷子,我们中国人用筷子就是肢体记忆,面对不同食物,夹黄豆、夹青菜,肯定用的是不同的力,无需思考,一出手就对,伸手瞬间自然调节为最佳用力。但是外国人用筷子,他就是没有达到肢体记忆,他每次出手都要思考怎么用力,这就无法和中国人比了。

 

怎么才能做到肢体记忆?就是多打多练,让身体充分按照拳的路径活动,让肢体逐步产生记忆,不需要去想就自然做出动作。这也就是生长性适应。用脑子把拳过一遍就算练过了,那肯定学不好拳。

 

老师进一步说,做到肢体记忆了,就是意与气合。不仅仅是练武,凡是用身体完成的运动,打球,踢球,打铁、劈柴,都是要练到意与气合,才能做好。乡村里的打铁匠,肯定是意与气合,否则他打不了多久就打不动了。用这个原则去看体育比赛,往往很快判断出谁会赢。如果一个运动员做到了意与气合,而另一个没有,那肯定前者胜利。

 

把老师的话转告孙远,希望他多多练拳,练出肢体记忆。

 

晓希

2023-07-28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23/8/3 20:16:50 IP: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4/22 23:4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