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内有起伏而外无高低——8.27学拳小记
   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心意六合拳-凌氏拳艺六合八法拳论坛内有起伏而外无高低——8.27学拳小记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评估帖子 回复数:2 | 点击数:376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浏览上一篇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内有起伏而外无高低——8.27学拳小记
晓舟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团长
发帖:923
经验:1498
金币:1498
注册:2012/3/20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内有起伏而外无高低——8.27学拳小记

内有起伏而外无高低

             ——827日学拳小记

 

今日天气闷热,老师不顾连日给孙伟、孙远教拳的疲劳,一大早从苏州赶来给我们教拳。老师早上6点多出门,到家已是下午23点了,当中两个小时的教拳一刻不停,解答了建军、家林等的提问,逐一指点了晓菲、赵丹、王涛、伟磊、家林、东雷、嘉严、小潘和我。对年逾70的老师来说,无论从精力和体力上都是极大的挑战。老师虽腰伤未痊愈,却依然以超乎常人的毅力争分夺秒、一丝不苟地完成了整堂课的教学。几次老师给我们演示好动作后,是撑着腰起身的,看着叫人泪目。我的心中除了敬佩老师的高度,还很不舍老师的辛劳,我想同学们也一定会珍惜老师的付出,把拳学好,认认真真地按照老师的要求把内家拳传承下去。

 

老师给晓菲指点如下:

1、闭门推月接孤雁出群,人往后抽一下,右手直接翻掌下。

2、开枝散叶,前手“托”,老师说,当时打这记拳的时候我想的是我应该托起我值得托的人。在九寨沟,过敏生病,轻了16斤。好一点时,打这记拳,旁边正好写着“天下为公”四个字,我就是这样的感受。

3、云横雪拥后的转手,两手无形之中有东西牵住,感受到左手(掌心朝上)与空气的摩擦。

4、无用之用,打得含一点,不可挺肚,松胯,裹。

   无用之用一,右手过中线后打开。

 

老师指点赵丹:

1、两手感到摩擦力的这记,打的时候注意两手关联。

2、探颔得珠,注意右手(手腕)在下颚处。

 

老师给涛涛师兄深入讲解还掌一记,老师火眼金睛,一眼就看出涛涛师兄右手出去与回来的路径长短不同,从距离上指出如何纠正。老师深知在达到一定高度时,要再提升,很容易自碍通关,唯有始终具有否定昨日的勇气,不断保持“今是而昨非”的精神,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老师指点伟磊:

1、伏虎听风后转手转身一记

1)两手先合在开,左手的动晓为打不出来,老师指点注意大拇指,大拇指的轨迹走出来,左手自然就打对了。

2)两手打开后,转腰,左右手间距不变。

这记拳很难打对,要同时做好翻掌、开合、交互、相对、转身,弄清动与不动实属不易。更是难教。我们的教练通过老师的教,基本都能打到位了,尤其是建军教练上次给学员拍的演示视频,动作分解清晰,讲解细致。

然而,当学员模仿不像,走不出来,又该如何纠正呢?老师这次的师范太精彩了,竟然能把这么大幅度的动作,这么复杂的转化,简简单单落实在左手的大拇指,就这么以简驭繁,以一点纠全局,马上让晓为领会了。能有肖力行老师这样的指点,真是学生之福。能看肖力行老师这样的教拳,也真是我们教练之福。

此点上,我非常赞成建军教练提出的,我们应该把老师教拳的内容整理归纳,制作成“纠错大全”,为凌氏拳艺教拳之宝典,这对拳艺的正确传承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3、声东击西拉开,声东,成一片,注意鼻尖在一条斜线上。

有了老师指点的意识后,我忽然体悟到,三尖相照,重在鼻,鼻正则势正,方为入道,即步入正轨,久之,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由此可见,老师的作用就在与“夹持”,使学生行之于正道,就有道而正焉。肖力行老师把“加持”改为“夹持”,是真正懂得做老师的大师。

4、声东击西后,转身一记,注意前手,尽量打出去,肘过肩,以肘为圆心,小臂出去,形于手指。

5、青龙三探爪,前面一记注意后手,虽前手的动,后手先前再后。

6、丹成九转,势要正,人含一点。

 

老师指点汪家林:

老师指出汪家林打拳似是而非的地方,像是打对了,其实没有把拳的用法,形于手指等打出来。经老师师范,我再看家林打拳,感觉到他手臂比较僵,肩、肘、腕关节要么就是没有活动开,要么就是没有关联地各自在动,我觉得家林可以仔细体会老师在指点起势时讲的肩带动,慢慢来,先把容易做出来的反复练,练细练慢,有了拳感应能很快带动起其他拳的。

 

老师指点陈东雷:

1、丹成九转,丹田,起、落、起。老师继而揭秘,人在一样高度的情况下转丹田,使内有起伏而外无高低。此内家拳难练之关键所在。

2、手应该停在神的地方,神在哪,手在哪,意识在哪儿,手停在哪儿。

老师指点东雷的地方常常是内家拳要紧处,也是我此前从未听到过的,今日的这两点更是非同凡响,东雷之福也,足见老师对东雷的另眼相待。

记得以前曾有同门问过老师,为何这记拳叫丹成九转,答:“此拳非一时可知,等你们功夫到了自然会讲。”老师因材施教,止于所,决不卖弄。丹成九转,拳名见分量。不是老师揭秘,此生无以自知;不是老师领打,此生不得要领。问而不讲,不问而讲,真师所为,我师风骨之高,可见一斑。

让我想到初练水浪拳快打时,老师强调的不可晃。初练十大形踩步时,老师强调的同一高度,经老师点出关键,恍然大悟,原来内家拳的动与不动间竟是这层关系。自古拳师,又有谁能把如此复杂的问题,用最简单的标准定义出来,让你不走弯路便是捷径。按老师的指点,我再练过,打出的丹成九转前后两下丹田恰好是转了一反一正的两个圈,颇为奇妙。

 

老师指点陶嘉严:

1、驽马回头后面,前手立掌。

2、用劲,不用力,放松出去。

3、高山流水,注意下面的手,太嗲了,形于手指,手指不要软,不要翘。

4、后面一记(类似炮拳),注意后手,靠近耳朵边,护脸。

 

老师指点小潘:

1、童儿送书,穿掌经过肘

2、踏雪探梅,后手助前手

 

老师指点我快打(从高山流水到琵琶遮面):

1、童儿送书前慢一点,童儿送书三记快,但快而不乱,该走到的都要走到

2、踏雪探梅,慢一点,小心翼翼

3、五云捧日,快一点,接鸿雁双飞,慢一点,打

4、拉开,推掌踢腿,快,快,擦擦两下。

5、双手下按,螺旋上升,慢一点。

 

肖力行老师大胸襟、大智慧,看肖师教拳,温故而知新,看肖师师范,叹为观止。因下雨,我们转移到亭子,老师的教拳吸引了路人的驻足,有人拿出手机拍,有人久久不舍离去。我们有这么好的老师,荣光哉,幸运哉!

 

                              晓舟 2023.9.1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23/9/1 18:53:29 IP:已记录
陈东雷
 


角色:认证会员
等级:排长
发帖:49
经验:73
金币:73
注册:2016/10/19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2

Re:内有起伏而外无高低——8.27学拳小记

陈东雷  2023-08-27慢打学拳笔记

周日天气还有些闷热,秋天的凉爽还没到来。

这次依旧继续老师给大家纠正慢打水浪拳。

1、伏虎听风定式前手和后腿处于平行

2、伏虎听风两手分别划大小圆,同时打开肩胛,打开至饱满后身体带动肩胛转

3、声东击西后右手绕肘向前击面

4、第一次和第二次声东击西前都要转胯带动肩胛让手臂斜下插蓄势

5、丹成九转要以腹部核心(丹田)的转动来带动肩胛手臂,而同时整个人高度不变。感觉此处和起势转丹田还有旋转乾坤有相似处,只是那两记拳身形未动,而丹成九转身形变换,放长击远,要求更高些。

6、拨云见日后转动腰胯后,右手横掌心和左脚尖向东南,眼看东北,但神在右手掌方向

7、第一次顺水推舟后,右手右脚向前同时向前仅半步距离,老师让我抓出他的手臂,两人工步相抵,然后感觉老师仅是通过拧胯就打破僵局,使我重心失稳侧倾。

8、第二次顺水推舟前右手顺中线垂面下来,掌缘在中线对外。

 

陈东雷

                        2023-9-2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23/9/2 12:06:02 IP:已记录
陈清怡


角色: 琢玉轩会员
等级:营长
发帖:329
经验:611
金币:611
注册:2016/9/25
状态:离线
信息 日志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3

Re:内有起伏而外无高低——8.27学拳小记

2023-08-27 学拳小记  

内动

今天9/9日,这篇小记是8/27日的补记。时间过去了2周,回忆老师的教拳和示范,很多地方都是在说行拳的内动,比如内在重心的起伏和以身带手。

 

内动.重心的起伏

以前说重心,经常说的是重心的前后变化和水平位移。最近说的是重心的起伏。上次指导东雷还是谁的时候,用“云横雪拥”做的例子,说“云横雪拥”定式的时候,是守、要厚实、重心在上。其后的转身,重心就变到下面去了。怎么变的没说。但是印象在指导柏会长(忘记是前次还是这次)的时候,老师演示了腰和身体的上下拉伸。这次指导东雷的“五云捧日”,就非常明确的指出了身体内在重心的起伏。老师说(非原话),就是大家一说起伏,就是脚站起来或者蹲下去了,高度就变了。但实际要求是身体高度不变的起伏。就是通过腰胯的高度变化来实现重心的起伏,而不是通过脚的屈膝来实现起伏。我自己的理解,其实就是要去拉伸腰胯关节和脊椎。怎么练习呢?水浪拳肯定是可以的,就是慢。有一个快一点的法子,就是练十大形,比如“一头碎碑”吧唧一下下去,可以硬拉。不像水浪拳,自己不注意的话,可能很久都练不到那里。

 

内动.以身带手

也是很多次老师讲到以身带手的行拳(非原话,我的理解)。比如“平沙落雁”,讲到双手从“荷叶承露”朝天逐渐下落和肩平的时候,身体开始下蹲,这个时候是身体带动手。讲到“张弓搭箭”的前推,也是以身体带动手的前出。“穷幽极海”的下落,也是以身带手的下去。这些动作手部是属于从动,而不是主动的。

 

本周习拳

水浪拳正常练习。偶有感觉胯部像个磨盘,一坨,想着是不是这个就是通常说的下盘或者中盘的盘?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23/9/9 20:48:32 IP: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凌氏心意六合拳 - Powered By BBSXP
Copyright 2006-2007
Powered by BBSXP 7.00 Beta 1 ACCESS © 1998-2006
Server Time 2025/4/21 10: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