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氏心意六合拳交流联谊活动——座谈下午1点多,凌氏心意六合拳交流座谈会,在公园茶室正式开始。
主持人晓舟首先向本次活动的东道主——吴淞炮台公园吴教练及其新学员孔勇超表示感谢。
晓舟:虽然今天天公不作美,但活动在漂亮的贝壳广场举行,效果非常不错。尤其带有LOGO的横幅,整体感觉很好。这次是团队第一次联谊活动,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让大家更自由、更开放地进行拳艺交流。

吴新猛教练:欢迎团队的小凌老师、王国燕秘书长、晓舟以及各位主教练光临指导。凌氏团队风雨无阻的精神以及对拳艺孜孜不倦的追求,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精神,值得去传承、去发扬。

接下来各场地主教练与学员们自由畅谈、发表意见与感想。
高培华教练:此次活动方式很好,互相交流、研究、切磋与探讨。通过长期锻炼,对强身健体有益,媒体采访,能推动社会对武术的训练。练拳精神,是凌老先生创办初始的精神。练拳就是练精神,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每次看凌老先生的书,每次有不同的感觉,不坚持就达不到一定的高度。凌老先生的书可以说是中华武术的传世经典,是一种艺术。传真,即传承。

秦磊:每个教练带出来的学生不一样,应该有个标准化。同样凌氏拳,打出来不一样。我们人民公园现在学员比较少,大约5、6人,大家有工作、有家庭,精力有限,以后如何去传承。

樊科臻:练拳后,我获益匪浅,以前自己经常坐在电脑前,导致颈椎病。练拳后精神状态非常好,这与坚持2年多时间有关。练拳时,周边的人越多越好,有个很好的氛围。人少的话交流少,但也有优势,就是教练基本是一对一的辅导。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给予我的指导。小凌老师发现我收势时的问题,及时纠正。自己平时是看不到的,我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

赵来兴老师:我今年84岁了,从30岁开始练拳。那时我身体不好,有关节炎、胃病。凌老师他心地好,教我练拳。第一招:云遮月把,没什么问题,第二招:龙吊膀,手脚要动,我感到吃力。坚持一年后,第二年夏天,关节炎、胃病都好了。走路好,力气也有了。练拳要做到3个心,即:信心、常心与恒心。还要做到12个字: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风雨无阻。

哇!师叔亲自给我们倒茶呀!不敢当不敢当!谢谢师叔送给蝎子的小甜心,吃在嘴里,甜在心里。谢谢师叔!亲亲

王国燕秘书长:以前只知道工作、学习,工作中压力也非常大,晚上睡不着。常此,人会产生忧郁。练拳后人的心态、心情、身体状况都很好。不管冬夏,每次练拳后都感觉很舒服。

孔勇超:非常高兴认识大家,今天看了大家的表演,令我开了眼界。当初我要加入凌氏团队,秘书长要我填写表格,给我感觉这是一个很正式、很有纪律性的团队。我从去年10月份练拳到现在,感觉非常好。我的体会是,练拳要实践,然后提高到认识,再实践。这就是中国话说的“悟”。我非常欣赏的一个人——俄罗斯总统普京说:“我一生致力于东方搏击术的研究,我已经对这个东西有哲学高度上的认识。”我希望经常性地搞这些活动,对双方的长处与不够之处,进行交流,共同提高。

吕毅龙:人有个体差异,在练拳过程中,每个人架子不一样。功夫深浅,与开始练的架子正确有关,要按照正确的方法去练。

裴勇:原本想我们人民公园与大宁绿地进行水浪拳PK,但看到周佳怡水浪拳打得这么好,我们如何PK?我们每周到人民公园打拳,我觉得很开心。第一,大家一起聊一下每周身边发生的新鲜事;第二,打拳的时候,互相比划一下。举办,这次活动,对我们自身也是一种促进。比如我要表演拗步大劈,我就会自己先练习,恐怕到时候打得不好。

高培华教练:心意拳中鸡腿、龙腰、虎抱头、熊膀、雷声,都有规格、标准。我们这个拳没有定桩,技击都是在运动中,要达到运动中的稳定。鸡腿,脚要提起,脚尖带扣。龙腰的折身,要有个度。虎抱头,要做到顾打合一。出去的劲要自己不被打,又要打到人家。

达达:这次活动很好,能刺激一下自己。大家在拳术上进行PK,在标准问题上进行讨论。越是好的东西,上升到哲学高度,标准越复杂。老师指导,自己去寻找,不停磨合。(达达比较害羞,老是躲在吴教练后面,好不容易探出个小脸,抓拍到一张)

小凌老师:第一,今天的形式,团队是第一次,吴教练举办的这次活动意义重大。交流联谊,是拳艺交流,新老朋友间的联谊。如果大家觉得好,以后一直以这种形式进行。PK是一种促动,大家打拳的劲头也比以往高。《周易》有一句话:“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我要做的就是后面四个字。九五,在中国人里是最高。大人,这里的意思是“大众的受体”。就是说,我要把这个东西按现在的要求,逐步逐步推广下去,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即交流——联谊——促动,是一个促进的推动、推广。第二,标准。拳肯定有标准,没有标准就没有拳。动作的标准,从起始到最后,是一个由粗到细化的过程。一开始的标准,是手与足合,其他不要谈。大的方面纠正了,再纠正小的。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效果。要有奋起精神,象小孔、小樊就有奋起精神。

朱全弟教练:有时自己打拳以为很标准,要建立一个平台,互相交流学习。
焦点没对好,一不小心,把朱教练拍到非洲去了.......
,同时也理解了“近墨者黑”这句话的深刻涵义

赶紧给帅哥做个美白,拉回亚洲大陆来

3点多,主持人晓舟宣布:中场休息。
休息时间,大家趁机活动活动筋骨,相互切磋交流拳艺。



我都不想说小樊了,凡是见到他的人,都喜欢亲自指点教授他拳艺。简直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爆胎。”

下半场开始,新学员孔勇超打踩步,吴教练在一旁指正。然后各位教练与学员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与观点。

小凌老师、达达、金晓庆、朱教练都演示并讲解了一下踩步动作。




这个。。。。。。我不解释。。。。。。

看把我们大美人芳芳给乐得~

最后,王国燕秘书长总结发言。

首先讲到论坛LOGO制作,并已于4月10日正式启用,希望大家都多关心我们网站与论坛。
接下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小凌老师在徐汇区武术协会推行分组教学。晴天训练,雨天培训,在短时期内发展了大批学员。在学拳方面,理论培训非常重要,不懂拳的内涵、拳的要求,就容易走偏。05年5月1日,小凌老师出山,制定了10年计划,分三步走。
第一步:05年——08年,潜心训练,培养师资;
第二步:08年——11年,传经布道,培养梯队;
第三步:11年——15年,著书立说,既往开来。
建议主教练要三进三出,不断修正、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某些动作,自己打得少,对拳的理解程度不够,在教的时候教错。安排下时间,主教练定期回归学习。这次活动非常好,提高拳艺、增加友情、增加团队凝聚力,对学员拳艺提高带来正能量。建议以这次活动为契机,每年举办两次活动,以各个训练场地为主,形式多样化,以“交流拳艺、崇尚简约”为宗旨。
再过三年,凌老先生就是百岁寿辰,建议办个特刊,将凌老师、小凌老师的教学经验、师资经验以及照片,还有学员的文章、照片等编撰出来,希望大家献计献策。
最后再次感谢吴新猛教练的创举,对团队具有历史性贡献。
在一片掌声中,大家结束此次座谈会。吴教练带邀请大家来到天目山农庄享用丰盛晚餐。



衷心感谢吴教练,还有小凌老师、秘书长、晓舟掌门的精心策划与安排,还有积极参与活动的各位同门,大家辛苦了!通过此次交流联谊活动,相信大家学拳的兴趣更浓,情谊更深。
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幸福快乐,友谊长存!
[此帖子已被 蓝蝎子 在 2013-4-25 20:34:45 编辑过]